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

悬壶济世仁者心 妙手除疾医术高 ——本报专访新泰市中医院中医专家、新泰市名老中医李长远

发布时间:2015-10-26 11:16 本文来源:王伟强

李长远,中医专家,新泰市名老中医,新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,原新泰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。祖传中医,曾随外祖父山东名医丁仲山学习内科杂病的治疗,随舅父山东中医院肿瘤专家丁国华学习肿瘤的治疗。从事中医40余年,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在省级、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。1994年获“华医英才”奖章, 1995年5月在美国国际人体科学大会学术研讨会上,获优秀论文二等奖,论文刊载《世界优秀论文汇编》英文版。本人被载入《中国当代医药名人》、《中国百科成果全书》中。


消癥化积治疗恶性肿瘤

恶性肿瘤即癌症,肆无忌惮地肆虐着人类的生命,吞噬者人类的健康生活。手术治疗可有效切除瘤体,但瘤体以外的癌细胞很难被彻底清除,致使复发和转移无法完全避免。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,对机体正常组织也损坏严重,而使很多癌症患者难以坚持治疗。李长远认为,肿瘤在手术、放化疗期间配合中药治疗是很有必要的,可消除和减轻肿瘤术后气血损伤、津液不足、脏腑阴阳失调,以及放疗、化疗出现的乏力、纳减、呕吐、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,促进机体康复,都有西药不能替代的疗效。扶正固本的中药能够调节和调动机体防御体系,从而阻断和抑制肿瘤的产生,间接地杀灭肿瘤细胞。实践证明,能坚持配合中药治疗的病人,生存质量好,生存期延长,复发和转移机会少,远期生存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。

李长远根据祖传经验结合临床实践,创研消癥化积方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。他认为癌症的主要病因是毒邪,欲治其癌,必除其毒,即杀灭癌细胞。癌瘤形成缓慢,毒邪深居,非攻不克,寻常药物难以制之,必须使用作用强的药物杀伤恶性细胞。

消癥化积方中一部分是植物药,一部分是虫类药,植物药如石见穿、菝葜、鬼箭羽、蛇莓、猫爪草、藤梨根等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作用,虫类药如壁虎、蜈蚣、全蝎、炮山甲、土鳖虫、白花蛇等,以毒攻毒、性峻力猛,搜剔络脉之毒、直达病所。正如叶天士在《临床指南医案、积聚》指出:“初为气结在经,久则血伤入络,辄仗蠕动之物,松透病根。”《医学正传》:“大毒之病,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。”消癥化积方有活血化瘀、解毒散结、攻坚消癥、破瘀化积、止血消肿、通络止痛之效。癌症患者长期服用中药,使癌细胞无生存复发的机遇,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,正是中医中药治疗癌症的优势所在。


疏肝达郁宁心安神除痰逐瘀治疗情志病

情志病包括焦虑症、抑郁症、失眠症、癫病、癔病、神经衰弱、脏躁病、更年期综合症等,是因气恼、郁闷、忧愁、惊吓等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紊乱的一种病症。《灵枢、本神》说“愁忧者、气闭塞而不行。”《素问、本病论》说:“人忧愁思虑即伤心”“人或喜怒、气逆上而不下,即伤肝也”。情志不舒,气机郁滞,即郁之久,变病多端。过于激烈地精神刺激或持久地不良因素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范围,就会造成气机逆乱,气血失调。肝为刚脏,体阴而用阳,易动而难静,且肝喜条达,恶抑郁,若情志不畅,肝木失其条达之性,肝气自抑于本经。可见胁肋胀痛或窜痛,或咽中如有炙脔,吞之不下,咯之不出,肝郁化火,扰及心神则心烦不寐,焦躁不安。

李长远认为调畅气机是治疗情志病的主要治则,根据《内经》“木郁者达之”原则,先顺其条达之性、开其郁结之气。李长远常用疏肝达郁的药如绿玫花、预知子、郁金、紫苏梗、佛手片、降香、枳实、合欢花、醋香附、茯神等,达到理气而不耗气,疏郁而不伤津。

李长远认为情志病虽七情所伤,分五脏,但必归于心,各种情志刺激,在影响本脏的同时,都会影响心的功能。《灵枢》:“心者,精神所舍也。”《内经》:“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------故悲哀愁扰则心动,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。”故情志病出现精神恍惚、心神不宁、多疑易惊、悲忧善哭、心烦不安、坐立不宁,李长远善用紫石英、龙齿、丹参、茯神、朱砂、琥珀等药治疗。

情志抑郁,暴怒气逆,影响气机升降出入,致使津液潴留,凝聚为痰,或肝气郁结,气郁则湿不化,湿郁则生痰。《直指方》云“气结则生痰、痰盛则气郁结。”表现为精神抑郁、胸部闷塞、沉默痴呆、时时太息、多疑多虑。肝胆郁热、痰火扰心则心神惑乱、神绪不宁、入夜难眠。治疗宜除痰醒神、散结开郁、清化痰热,李长远常用九节菖蒲、炙远志、法半夏、枳实、胆南星、沉香、莪术、竹茹、青礞石、天竺黄等药。

七情五志失调,可以造成淤血内阻、情志不遂、则气机郁滞,气滞则血亦滞,故能成瘀。《医学准绳》指出“情志病日久、必有淤血阻滞”。淤血凝滞脑气 ,则面色晦滞而秽、精神恍惚昏乱、善忘形呆,淤血阻塞经络可见肢体麻木。治疗宜活血化瘀、醒脑开窍。活血化瘀能调整气血平衡以俾阴阳之通。李长远常用炒桃仁、赤芍、丹参、川芎、醋三棱、醋莪术、郁金、合欢皮等药。

李长远经多年临床经验,研制的“安神宁心胶囊”(鲁药制字z09080155),有养心安神,清心除烦的功效。在本院制剂室生产十几年来,治疗神经衰弱、焦虑症、抑郁症、失眠症,更年期综合症,经临床运用,有一定的疗效。


双降一通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

由于饮食不节、过食肥甘厚味、大量饮酒可引起高血脂、高血粘症。人体吸收脂肪过剩、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,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为高脂血症,表现为高胆固醇症、高甘油三酯血症。动脉硬化就是由于高血脂引起的管腔狭窄、管壁变厚、弹性减退所致。血液过于粘稠,血流速度必然会慢,严重时可影响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。血脂血粘度高,在血管壁上沉积,逐渐形成小斑块,使血液瘀滞、循环不畅,最终会导致冠心病、脑中风。

高脂高粘与肝脾肾脏的关系极为重要。肝主疏泄,脾主运化,肾主五液,饮食肥甘厚味过多,肝弱疏泄失常,则津液输布不利;脾虚运化不及,肾虚津液失其主宰。特别年老体衰,阳气常多不足,津液膏脂输化迟缓,易脂粘偏高。活血化瘀具有行血活血、祛瘀的作用,促进血行有消散作用,通畅血脉、消散瘀滞。

李长远在多年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病上,总结出双降一通的治疗方法,双降即降脂降粘,一通即疏通血脉。随症配以保肝、护肾、健脾。双降一通方:绞股蓝、黄精、泽泻、沙棘、制何首乌、灵芝、女贞子、银杏叶、烫水蛭、土鳖虫、地龙、红花、川芎、三七、丹参、降香等。随证加减保肝护肾健脾药:茵陈、柴胡、白芍、枸杞、山茱萸、熟地、郁金、佛手、太子参、石斛、党参、炒白术、茯苓、炒山药、大枣。在临床治疗冠心病,脑梗塞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。


辨证治疗慢性胃炎

慢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。李长远认为,胃为六腑之一,五行属土,慢性胃炎部位在胃,与肝脾关系密切,肝属木,主疏泄,胃属土,喜濡润,肝胃之间,土木相克,生气伤肝,肝气横逆犯胃,则胃失和降而痛。脾与胃一脏一腑,脾主升,胃主降,脾气虚弱,运化失职,气机阻滞而致胃痛。慢性胃炎的病因:饮食所伤、感受寒邪、湿热,气恼忧思、或久病致瘀、脾胃受损都可引起胃痛。脾胃一阴一阳,一纳一化,一燥一湿,一升一降,相互协调。胃受纳、腐熟、通降,脾运化、转输精微、升清降浊,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。

李长远认为,在治疗上当审证求因,谨守病机,辩证施治。胃脘痞塞满闷,疼痛嘈杂,嗳气,矢气则痛舒,大便不畅,舌质淡红,脉弦细。胃以通为和,治当理气和胃通降,常选用香橼、佛手、枳壳、陈皮、木香、苏梗、槟榔、降香等药,食积者加焦三仙、炒鸡内金,恣食生冷、损伤胃阳,宜加用良姜、乌药、炒小茴香、熟附子、干姜。运用温热之品,宜配养胃阴药如石斛、麦冬,以防燥热伤阴,注意寒热辩证、慎选药物及斟酌剂量,少用开破之品。

肝气郁滞,胃脘胀痛,痛无定处,嗳气为快,舌质红,苔薄黄。宜疏肝理气,和胃止痛,选用柴胡、枳壳、佛手、郁金、青皮、绿玫花。理气重在调升降,谨防香燥之品伤胃阴,胃阴一亏则病难复。肝胃郁热、痛势急迫、灼热、泛酸、烦躁,宜疏肝清热,选用黄连、吴茱萸、栀子、川楝子、生地黄、八月扎。

寒热错杂,胃脘疼痛,痞满不适,喜温喜按,时感灼热、吐酸,舌边红绛,苔白中兼黄,脉弦细。当平调寒热,辛开苦降,散结除满,辛温散寒用半夏、干姜、吴茱萸,清泄胃热用黄连、黄芩、蒲公英,适当配枳实、槟榔、炒莱菔子、木香和降胃中滞气。

胃阴不足隐隐作痛,嘈杂不适,口干舌燥,五心烦热,食欲不振,大便秘结,舌质红少苔,脉细弦稍数。当滋养胃阴,药如麦冬、石斛、玉竹、百合、沙参、乌梅、太子参、生地黄。加白芍、甘草酸甘化阴,加炒麦芽、炒神曲、焦山楂、陈皮、枳实消食疏通,阴虚胃热加蒲公英。养阴贵在柔润,防滋腻碍胃。胃阴不足收效其慢,治当缓图,贵在润养。久病胃络瘀阻,胃脘刺痛、据按、痛处固定,腹胀满,大便黑,舌质瘀紫,脉弦细涩。治宜活络止痛,佐以行气,药用生蒲黄、炒五灵脂、川楝子、延胡索、郁金、丹参、三七。加砂仁、檀香、佛手、九香虫、行气止痛,加赤芍、栀子,清化瘀热,加当归、红花,活血兼顾养血,寓养血于活血之中。虽见血瘀之症,慎用逐瘀破气之品。

外感湿邪内犯中焦,蕴久化热,或饮食不节,过食辛辣油腻、热性食品,湿热困阻中焦,出现胃脘胀痛,满闷灼热,口中粘腻,渴不欲饮,恶心纳呆,大便粘滞不爽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当清化湿热,苦辛通降,药用苍术、厚朴、黄连、黄芩、蒲公英、连翘、竹茹、枳实、制半夏、藿香、佩兰、藤梨根、甘草。清热药剂量不宜过大,以防苦寒伤胃。此型胃炎多见感染幽门螺杆菌,蒲公英、连翘、黄连、黄芩消除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疗效。竹茹、半夏既能清热止呕、又能和胃降浊。

过食生冷,伤及脾胃,水湿不化,湿困脾胃,阻遏气机,影响脾胃升降之枢,出现胃脘痞满、隐痛,恶心欲呕,纳呆乏力,口粘腻,大便粘滞不畅。舌苔白腻,脉滑。当芳香化湿,醒脾消痞。药用:苍术、厚朴、茯苓、姜半夏、炒白术、藿香、佩兰、砂仁、白豆蔻、白扁豆、香橼。湿邪渐化,再加党参、炒山药,益气健脾;苏梗、陈皮、枳壳,畅中和胃;焦山楂、炒麦芽、炒神曲,消食开胃。

胃炎经年逾月,反复发作,久痛必虚;或苦寒、燥热之品攻伐太过,伤及脾胃,致脾胃虚弱,隐隐作痛,时轻时重,形体消瘦,面色无华,肢倦乏力,无食欲,少进食则胃脘胀满,大便或溏或硬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虚弱或细缓。治当益气健脾,养胃扶正。药用:黄芪、党参、炒白术、茯苓、莲子、炒山药、砂仁、姜半夏、陈皮、大枣、佛手、香橼、甘草,加枳壳或枳实,补而不壅,无碍气机。脾胃虚寒,喜温喜按,手足不温,加熟附子、干姜、炒小茴香、乌药温中散寒;脾虚不运,生化乏源,气虚血亏,加当归、白芍、与黄芪相配生化气血,使体力早日恢复。该型胃炎,用药量宜轻,慢病缓图。

在辨病分型治疗上,浅表性胃炎以行气和胃为主,糜烂性胃炎以清化湿热为主,萎缩性胃炎以养阴化瘀为主,中气下陷胃下垂,以益气升提,兼养胃和中。李长远创研“萸连平胃丸”(鲁药制字z09090021),在本院制剂室生产后,几年来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胃炎,有制酸、和胃、止痛作用,疗效显著。

(本文为《齐鲁晚报》记者王伟强采写,有删改)